本會今赴山西省運城市參拜關帝祖廟(全世界關帝廟的祖廟)。山西運城關帝祖廟是全世界第一座關帝廟,始建於隋朝(西元589年),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。
明末清初,關公信仰從山西運城分靈、隨鄭成功傳入台灣,直至今日。
關羽(西元160年~220年),字雲長,東漢末年河東郡解縣(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)人,隨劉備起兵,力抗曹操、孫權,最終敗走麥城而死,且「頭在河南洛陽、身在湖北當陽、魂歸山西運城」,後世尊奉為關公、恩主公、關聖帝君、關帝。
關公逝後,歷經分裂動盪的魏晉南北朝,至隋文帝統一天下(西元589年),在山西運城始建關帝祖廟,是世界上現存最早、規模最大的關帝廟。
自蜀漢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歷代皇帝都不斷敕封關公,最終為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」等二十六字。
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(西元1614年),封關公為「關聖帝君」。
清雍正三年(西元1725年),朝廷頒令,以關帝廟為武廟,併入祀典,文武百官、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進行春秋兩祀。從此,關公成為國家祭祀的主神,達到了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的地位。
明末清初,關公信仰從山西運城分靈、隨鄭成功傳入台灣,直至今日。